今天推薦的8本書,就是要帶你吃好喝好玩好,重拾生活中不經意的美好與小確幸。
靜下心來享受每一天,你才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良好生活。
打起精神來,生活就是喜呀!
1. 生活要像川菜一樣紅火
童鞋怎麼説:
“他者”對中國飲食風土的解讀,幫助我們更好認識自己文化,喜歡扶霞對食物永不衰竭的熱情和開放靈活的態度。
@讀者 千山
這裏是中國,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。
川菜、湘菜、粵菜......五千年的美食文化,也令許多異國他鄉的人們對此痴迷不已。
英國美食作家扶霞,便帶着對中國菜的極致熱愛,千里迢迢來到四川,沉醉於一場“味蕾之旅”。
在《魚翅與花椒》中,扶霞以外國人的視角極致呈現了各種中式菜系的絕倫美妙——川菜的辣帶着一絲絲甜,就像悠閒的四川人,總是帶着甜甜的體貼; 湘菜直接又毫無妥協餘地,就跟那裏培養出來的領袖人物一樣;揚州菜則是太平盛世的食物,温暖而撫慰人心。
而在這本《川菜》中,扶霞則就川菜這一菜系進行了鑽研記錄。
從大眾熟知的魚香肉絲、宮保雞丁、夫妻肺片,到當地才能吃到的自貢小煎雞、橋頭一嫩、活水豆花......
穿越文化障礙,解讀英國人眼中的川菜世界,在餐桌上重新認識中國。
飽含熱情記憶的美食圖鑑,卓越豐富的美食文學,帶你從異國人的角度重新認識迷人美味的中國菜。
2. 和古人一樣優雅生活
童鞋怎麼説:
跟着袁枚這樣的人,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~
@讀者 寧檸擰
清代大學者、乾隆才子袁枚,在治學之餘對飲食文化也情有獨鍾。
《隨園食單》,便是他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。
古人之於飯食,最有一通講究。 一碗粥,必水米融洽、柔膩合一;
菜中用肉不超8兩,若用雞魚,最多不過6兩;
鯽魚,要選扁身且帶白色者;
豬肉有43種做法,甲魚只有6種......
將飲食上升為大雅學問,蔬飯之間,自有一番閒情雅趣。
李漁曾説:寧短歲之壽,勿減歲之花。
引花入室、瓶中供花,自古是文人雅士消遣寂寞日子的賞心樂事。 借花以寄情,是為生活之美。
《瓶史》《瓶花譜》被譽為中國插花典籍雙璧,《瓶花三説》為開風氣之作。 三部著作正是中國式文人花之正宗源流。
從古人極致的日常情趣中找尋今人的生活之道,以花寄情,感受四時之美。
3. 感受平凡生活的小美好
童鞋怎麼説:
充滿故事感的繪畫作品,平凡瑣碎又異常温暖的記錄,感受到作者對生活滿滿的熱愛。
@讀者 anne
天然善於觀察日常生活中細碎美好的小細節,並用畫筆將它們一幕幕記錄下來,彷彿一部生活電影的蒙太奇。
在夜晚繁星點點的天空,摘一隻閃亮的星星裝進燈盞裏,藉着星光愜意地讀書;
雨後的天空和彩虹,讓人們忍不住停下腳步抬頭望向天空,開心地浪費一秒鐘;
半睡半醒的時候,看到百葉窗漏出的陽光,彷彿看到流光溢彩的城市車流。
在普通人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日子,卻隱藏着這麼多温暖治癒的時刻。
用色彩和光影,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,在真實中給人不一樣的驚喜!
4. 跟着老魚走江湖
童鞋怎麼説:
精彩傳奇的江湖故事,情節跌宕起伏,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!
@讀者 cassi
傳奇作家老魚,從30歲那年被誤診癌症起,他開始四處流浪,發現了另外一個“世界”,一個隱藏在民間的“神祕江湖”。
崑崙龍骨、湄公河蛇王、苗疆血鳳凰、荊州走蛟、終南山馬道人……
這世上有這樣一羣人,他們隱藏在街頭巷尾,大山水澤。 貌不驚人,名不經傳,卻身懷絕技。
憋寶門傳人老畢,與師傅和他肩上火紅色的小猴浪跡天涯,一路憋寶盜墓;
在長白山的冰天雪地裏,滿是人身動物臉神像的廟,需要用半人半妖的人蔘娃娃供奉;
在烏蘇里江的紅崖子,用浸過馬尿的牛毛繩系虎頭骨,炸雷鎖鏈釣真龍......
一段段傳奇的故事經歷,亦真亦假,帶你進入一場神祕有趣的“民間江湖”之旅 。
5. 與世界握手言和
童鞋怎麼説:
温暖治癒的隨筆,讓人安靜下來,享受當下生活。
@讀者 chestnut
旅居德國的作者小川糸,用清新雋永的文筆,刻畫出柏林生活的日常,以及對於往事的無限追憶。
人到中年,重新學起繁瑣的德語;
在異國他鄉,自治納豆和日本特有的食材;
融入柏林當地的生活,減少物慾需求;
全身心地親近大自然,享受德國週末清淨美好的閒暇時光......
一篇篇治癒的散文中,有着對於親情、生離死別的感悟,也有着如何在絕境中重拾希望的思考。
生活的點點滴滴,都融入了對生活的無限愛意。
讓人重新愛上生活的暖心隨筆,與世界握手言和,收穫生而為人的喜悦 。
6. 何為良好生活
童鞋怎麼説:
循循善誘、諄諄教誨,很有穿透力的思考,讀來感觸良多。
@讀者 簡良
經歷着現實生活重重壓力與折磨,或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——“我該怎樣生活?”
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是貫穿人一生的究極問題。
哲學家陳嘉映先生,在此書中作出啓示“行之於途而應於心”。
為什麼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? 在功效至上的社會如何求善?
在意義感流失的現代社會,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?
事實上,良好生活即實踐本身: 博學,審問,慎思,明辨,篤行。
功效主義、自私基因、知行關係......陳嘉映以倫理學基本原理講解出發,來解釋所謂幸福快樂的美好生活。
“究竟何為良好生活? ”也許真正的答案,仍需要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慢慢感悟、探尋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:(寧)字第056號
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新出網證(寧)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